第六章 魔由心生(2 / 2)

越国出兵了,首先的目标并不是萧何所部和咸阳城,而是崤山三关。

刘邦虽说在军事战略才智一般,不过此事的缘由利害关系还是看的一清二楚的。

虽然无法得到萧何那边的消息,但是可以推测,无论如何,萧何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落败。只要汉国大军回去,加以救援还是可以稳定形势的,越军想要对巴蜀有所图谋还是相当困难的。

可是现在,崤山三关被越军占领,无疑是断了汉军进入关中救援的可能性。那几座关卡的险要程度和防御情况刘邦很清楚,只需要少量的兵力就能防守住。汉军即便是付出巨大的代价,也未必能拿下来。

援军进不了关中,萧何所部就便的孤立无援。现在无疑是关门打狗,越国人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关中战局。尹旭能这么做,想必是已经有了完全的计策和安排。

淮水岸边,尹旭和自己耍了个花枪,将自己骗的团团转,背黑锅,被泼脏水。现在看来,所谓的汉越结盟,从头到尾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想来从一开始,尹旭就已经布好了这个局。

也是自己的失误,暂时被打败西楚国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忽视了越国这个打敌人。

现在明白过来了,可惜为时已晚。

丢掉了关中,对汉国意味着多大的损失,刘邦根本不不敢想。

一个关中,或许不到现在也过版图的三四分之一。可是一旦关中丢失,汉国无疑是少了半壁江山。

关中物产丰富,是汉军的物资基地,也是王城所在,其意义无比重大。

没有了关中,汉军便失去了物资支持和后勤补给。

汉国的国土也就只剩下中原到淮水,河东的狭小地域,赵国之地也可以算是,国力将会大打折扣。

没有了关中,实力下降之后,刘邦是否还有那个控制力,可以驾驭张耳,韩信和彭越?

没有了关中,离汉国分崩离析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即便这些风险都可以掠过,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越国可以直接东出函谷关进攻。

越国大军从南方北伐他并不怕,可是从关中东进,居高临下,那么荥阳一带的中原之地如何能守的住?无疑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刃,随时会要人命。

尹旭的计策不可谓不毒辣!

现在不管做出怎样的反应,似乎都无法改变现状,根本没有什么良策来应对眼前的事情。刘邦突然之间有些后悔,或许在淮水之畔的时候,就该孤注一掷南下,与越国争夺淮南。

那样即便是不能成功,也必然会打乱尹旭的布置,关中也不至于出现这样的局面,真是后悔啊!

当初自己怎么就轻易放弃了这样的想法呢?一个人的身影突然浮现在心头。没错,那就是张良!

是张良阻止了自己南下的想法,不可否认张良所言有些道理。

可是……刘邦此时的情绪有些凌乱,思维也不是那么理智。

张良给自己帮了不少忙,可以说自己和汉国能有后来的这些成就,没有张良完全就是无稽之谈。

可是现在,刘邦有种感觉,正是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才让汉国一步步地走到了今日的局面。

子房先生为汉国出谋划策,可是越是谋划,汉国的国力越是不断减弱,处境也越来越差。

似乎得益的始终是越国!

刘邦想起了韩信,想起了韩信的出身,心中不知为何出现了一个可怕的念头。

韩信最初是尹旭的,是尹旭让韩信入蜀中帮助自己的,现在看来尹旭当时这么做完全是有目的的,那就是让自己来帮他消耗和对付项羽。若非如此,彭城之战的时候,尹旭不可能派人来救他。

当时和尹旭商谈的事情则是交给张良在做,这会不会是尹旭和张良联手导演的一出戏呢?

张良可能已经投靠了尹旭,或者说张良至始至终都是尹旭的人,这样的可能不是没有。

毕竟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很合理,韩信可以是,张良为什么不可以呢?

不然为何尹旭总能够料敌于先?此刻,刘邦甚至怀疑张良和韩信一直都在和尹旭联手做戏给自己看。

是张良建议让韩信出兵征讨齐国的,结果韩信自立了。

当初尹旭让韩信来帮助自己是为了对付项羽,当项羽即将衰败的时候,又让韩信分走自己的利益。

和越国和谈的事情也是张良在负责,结果和谈的结果是被越国耍了,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自己想要征讨淮南,张良阻止了,韩信撤军了,一切都是那么的巧合,到了这个地步似乎已经不能再用巧合来解释了。

刘邦深深地感觉自己陷入了一个局中,一个本人欺骗,利用的局,吃亏的总是自己。

吃亏也就罢了,可是到了最后输掉了却是身家性命,最可气的是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

一个念头不经意地出现在心里,越想越是不断,邪恶的念头就迅速成长,要不了多久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魔由心生,无比可怕!

添加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