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游牧民族(下)(1 / 2)

无论是东西方的历史当中,即使是类似汉朝与罗马两个相对发达强大的国家,对于游牧民族的威胁,很多时候都相当束手无策。请大家搜索(品%书¥¥网)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东方的历史当中,西戎,匈奴人,东胡人,月氏人等等,主要形成了前期的主要威胁。

在后来的历史当中,羌人,鲜卑人,匈奴人等等,更加是让当其时的晋朝经历了五胡乱华的危局。

在这些游牧民族逐渐南下中原之后,柔然人逐渐取代了这些种族的地位,成为草原的王者。

在《(南朝)梁书》当中,有关于对柔然的相应记载描述:

芮芮国,盖匈奴别种。魏、晋世,匈奴分为数百千部,各有名号,芮芮其一部也。自元魏南迁,因擅其故地。无城郭,随水草畜牧,以穹庐为居。辫发,衣锦,小袖袍,小口袴,深雍靴。其地苦寒,七月流澌亘河。宋升明中,遣王洪轨使焉,引之共伐魏。齐建元元年,洪轨始至其国,国王率三十万骑,出燕然山东南三千余里,魏人闭关不敢战。后稍侵弱。永明中,为丁零所破,更为小国而南移其居。天监中,始破丁零,复其旧土。始筑城郭,名曰木末城。十四年,遣使献乌貂裘。普通元年,又遣使献方物。是后数岁一至焉。大同七年,又献马一匹、金一斤。其国能以术祭天而致风雪,前对皎日,后则泥潦横流,故其战败莫能追及。或于中夏为之,则曀而不雨,问其故,以暖云。

柔然到底是被西魏所败亡亦或者是消亡与自身内部,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不解之谜。

因为在《西魏书》有相应的记载,那就是柔然的最后两位可汗分别被西魏所杀,然而西魏并没有得到原来柔然领土的控制权,故而柔然败亡的主因,更多只能够凭空推测。

……

在隋唐时期,突厥人则是从西面迁移过来。取代了柔然人的地位,正式成为了蒙古高原的又一个统治者。

突厥人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是比较主流的两种说法则是如下:

在李延寿编纂的《北史》当中,关于突厥起源的描述如下: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姓阿史那氏。后为邻国所破。尽灭其族。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乃刖足断其臂,弃草泽中。有牝狼以肉饵之,及长,与狼交合,遂有孕焉。彼王闻此儿尚在,重遣杀之。使者见在狼侧,并欲杀狼。于时若有神物。投狼于西海之东,落高昌国西北山。山有洞穴,****有平壤茂草,周迥数百里,四面俱山。狼匿其中,遂生十男。十男长,外托妻孕。其后各为一姓,阿史那即其一也,最贤,遂为君长,故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其本也。渐至数百家。经数世,有阿贤设者,率部落出穴中,臣于蠕蠕。

另外一种比较主流的说法而是出于《周书》: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谤步,兄弟七十人。其一曰伊质泥师都,狼所生也。阿谤却等性并愚痴,国遂被灭。泥师都既别感异气,能征占风雨。取二妻,云是夏神、冬神之女。一孕而生四男:其一变为白鸿;其一国于阿辅水、剑水之间,号为契骨;其一国于处折水;其一居跋斯处折施山,即其大儿也。山上仍有阿谤步种类,并多寒露,大儿为出火温养之,咸得全济,遂共奉大二为主,号为突厥。

而有意思的事情是,《周书》当中同样也存在着类似于《北史》当中的相应描述:突厥本是匈奴的一支,后被邻国所灭,当时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士兵见他年小,没忍心杀死他,便将他砍去双脚扔到荒草中。后来,小孩被一只母狼救去,长大以后与狼结合,邻国国王听说这小孩已长大,怕有后患,便派人将他杀了,杀他的人,见他身旁有一条狼,也想一起杀掉,狼逃跑了,逃到高昌北边的山洞里。在那个山洞里,狼生下10个小男孩,他们逐渐长大成人,各自成家,繁衍后代。其中一支,生活在阿尔泰山一带,阿尔泰山形似作战时的头盔,当地人称其为突厥,所以他们就以突厥为族号了。

由此可见,这些说法基本上指向了突厥人很有可能就出自于一支在西迁当中遗留在中亚地区的匈奴部落后裔。

所谓的狼生子,这一点张嘉师只能够表示呵呵了。

但是不管如何,突厥人作为草原上的又一代霸主,给予中原王朝带来的威胁,并不亚于匈奴人。

甚至是在唐太宗继位后不久,更加是因为突厥人的大规模入侵,兵锋直指长安,从而出现了非常著名的渭水之盟。

在这之前,突厥人对于隋唐两国以及隋末乱世的乱局的影响同样是相当深远。

在隋末乱世当中,刘武周就是其中一股依附突厥人,企图在乱世当中崛起的隋末枭雄之一。

由此可见,突厥人对于隋唐时期的中原势力要比起匈奴人要影响更大。

随后,在744年八月,拔悉密攻杀乌苏米施可汗。后突厥残部立其弟鹘陇匐白眉特勤继位,是为白眉可汗。后突厥大乱。唐玄宗命朔方节度使王忠嗣乘其乱出击,破后突厥左厢阿波达干等11部。回纥和葛逻禄一起攻杀拔悉密颉跌伊施可汗。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南下占领突厥故地,745年(天宝四载)正月,骨力裴罗击杀后突厥白眉可汗,送其首级至长安。后突厥毗伽可汗妻骨咄禄婆匐可敦率众归唐。唐玄宗封她为宾国夫人,每年供给她“粉直”20万。

添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